翻看寧夏奶產業發展歷史,這樣的記載尤其讓人振奮:2020年以來,全區規模養殖場數量增長53%,達到355個,70%以上的養殖基地規模達到千頭以上,有8個達到萬頭以上,產業集中度、集約化效果顯現,規模效應、集群效應顯著提升。
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,是無數產業人追光奔跑、不懈追求的身影。透過時光的鏡頭,這些將奶產業一步步推向高潮的“牛人”們,也在時光變遷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印記。
在寧夏最大的規模化奶牛養殖基地——吳忠市利通區五里坡奶牛養殖基地,吳忠市富農奶牛養殖合作社占地3萬畝的牧場規模在這里首屈一指。
從山坡的一頭放眼望去,容納2.2萬頭奶牛的養殖園區格外壯觀——這是合作社最亮眼的畫面,也是“牛人”馬俊明奮斗了一輩子的心血。
馬俊明出生在利通區漢渠鄉程木扎村的一個農民家庭。養牛傳自父親,但誰也沒有想到,這樣一份起步于微時的營生,會成為他一生為之奮斗并一步步做大做強的事業。
“我父親是吳忠市第一批養奶牛的農戶,我從小耳濡目染,跟著學養奶牛,一路走到今天。”馬俊明說。
1979年,馬俊明的父親馬兵連正式開始養奶牛。從零起步面臨很多困難,沒有技術、經驗的父親靠著細心摸索逐漸有了起色,也讓更多的鄉鄰看到了養殖奶牛的希望。
16歲正式傳承父輩衣缽至今,馬俊明的養牛路歷經坎坷,也見證了寧夏奶產業發展的歷史。
從20世紀80年代家家戶戶開始養奶牛,到逐步建立小型牧場養殖,再到進入2000年以后逐步發展壯大、形成規模化養殖,40多年的時光更迭中,養殖奶牛從無技術無門檻低收益的基礎農業,變身為高技術高標準高產值的朝陽產業,變化之大,也讓這個在產業浪潮中幾經沉浮的“牛人”感慨不已。
從迫于生計的無奈選擇,到把牛養好、做大做強的夢想追求,折射出的是奶牛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。在不斷優化的產業環境激勵之下,馬俊明與養牛夢一步步接近。
市場的風浪不時來襲,三聚氰胺事件、奶牛疫病暴發、市場供需失衡……每一次經歷“生死存亡”,馬俊明都用最快的速度提升技術、升級標準,積累下一次對抗風險的能量,向著最終的夢想再一次進發。
從無到有,依靠積累;而從有到強,則必須不斷升級。
2020年,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將奶產業納入“九個重點產業”,建立省級領導包抓機制,成立產業專班,推動奶產業駛上高質量發展的“快車道”。在政策的支持下,馬俊明通過改良品種、優化設施、規范生產,為奶產業發展一步步夯實基礎,并引領更多人堅定走在產業路上,不斷追求新的突破。
截至目前,全區奶牛存欄67.3萬頭,較2019年增長54%;生鮮乳產量280萬噸,較2019年增長53%;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610億元,較2019年增長68.5%。
近兩年來,馬俊明的合作社實現了規模化、智能化養殖,新技術、新標準延伸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。馬俊明的夢想在時代的陽光和政策的滋養下邁入現實,而新成長起來的“牛人”們也將在寧夏的沃土里培育出新的希望。
視線的另一頭,對準的是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。
2021年,塞尚乳業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,較上年增長130%,稅收近4000萬元,較上年增長100%。
喜人的成績,同樣來自于厚植寧夏沃土、積極突破創新的不懈追求。
從寧夏人熟知的酸奶制造企業,到如今奮起邁步“走出去”的乳制品研發加工公司,塞尚乳業成為中國第一家乳制品科技型深加工企業。
“寧夏有好的牧場、好的奶源、好的體系,更應該有好的產品、好的品牌和好的乳制品企業。”在乳制品行業摸爬滾打多年,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建國也有自己的產業夢。
心懷夢想,腳踏實地,逐夢前行。近兩年來,在自治區相關政策支持下,塞尚乳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、豐富產品品類,先后與星巴克、必勝客、瑞幸咖啡等60多家知名企業合作。聯合研發出厚乳拿鐵咖啡、絲絨拿鐵咖啡等網紅爆款產品,一夜之間“厚乳”紅遍大江南北,僅瑞幸咖啡一家就創下單月銷售厚乳拿鐵咖啡2200萬杯、絲絨厚乳拿鐵咖啡5000萬杯的紀錄,創造了行業奇跡。
“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,在這個偉大的時代,我們堅信還會創造更多輝煌。”閆建國的夢想一步步推進,身邊的“小伙伴”也越來越多。
從生產到加工,產業鏈條不斷延伸、壯大;從基礎生產到高附加值研發,產業動能持續集聚、愈加強勁。
我們相信,在奮進新征程的路上,這群追光的寧夏“牛人”們,還將見證新的歷史,實現新的夢想。(記者 馬 越)